叶楚屏(1916—2000)湖南省平江县人。1930年叶楚屏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3军团8军6师宣传队分队长、中央军委二局参谋。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中央军委一局作战科科长。叶楚屏在中央军委工作了9年,主动要求到战斗部队工作。经王稼祥同意,他被派到冀中军区,担任警备旅兼第6军分区参谋长。
叶楚屏刚到部队,就碰上“五一大扫荡”。部队转移途中,王长江旅长突然改变主意,说深南是老根据地,不能不战而离开,决心在深南坚持反扫荡。叶楚屏认为深南县方圆不过百十公里,已有一个团部和1营,有第40区队,冀中区党委警卫营及两个县大队,警备旅再留下来,部队太密了,不合乎军区要求的“高度分散活动”原则。
由于叶楚屏刚到任,缺乏平原作战经验,未能说服王长江。结果旅直3个连和2营,先被 8000多日伪军包围在东西河头村,后被6000日伪军包围在李家角村。王长江和叶楚屏等只好杀出重围。
不久,上级命令王长江旅长、旷伏兆政委率警备旅 1、2团到冀鲁豫地区休整,尔后到太行山根据地,留叶楚屏、龙福才坚持6分区斗争。叶楚屏担任6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1948年3月担任晋察冀补训兵团副司令员。补训兵团编有4个旅16个团的架子,干部大部从冀中、北岳军区调来,部分从野战部队调来。补训兵团(后改称华北补训兵团)接收的新战士大多数是贫下中农子弟,共训练了14万人。
图左:叶楚屏和夫人缦云及子女;右:叶楚屏少将和夫人缦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军委军训部办公室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部长助理,军事科学院办公室主任、副秘书长、顾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58年,在军内所谓反教条主义运动中被整,1959年被打成“反党分子”。1987得到彻底平反。
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0年3月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4岁。
解放赵县,叶楚屏总指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侵略赵县的日军早已撤离赵县。此时,城外大部分村都成为解放区。抗日军民欢庆抗日胜利。但龟缩在赵县城里的伪军仍继续顽抗,拒不投降缴械,幻想与国民党取得联系,变成国民党的地下军,继续压迫人民。此时,我军分区和地委根据朱总司令下达的“各解放区向敌人伪军大举进攻,坚决消灭拒绝投降的日伪军”的命令,决定攻打赵县城,全歼敌伪,解放全赵县。
为了全歼敌伪军,我军做了严密部署:我军分区指挥部设在韩村。军分区司令员叶楚屏为总指挥。命令冀中七十一团为主攻部队。从西门、北门进行强攻,七十二团在城南进行围攻,县大队、区小队和民兵在东关进行佯攻,把赵县城团团围住。为切断敌人外围增援,调冀中八十二团和栾城县大队在赵、栾交界的石南公路段警戒栾城、石家庄的敌人来增援,藁城县大队在梅花警戒敌人来增援;宁晋县大队在赵宁县界、石南路两侧阻击宁晋来敌。
8月20日开始准备工作。攻城部队开始准备云梯、炸药包等攻城器材,县、区政府开始组织担架队、给养队和慰问团。一切准备就绪,于8月30晚各部队进入阵地。
8月30日夜,天阴沉沉的,大地一片漆黑。七十一团接到强攻赵县命令,政委肖泽西做了战前动员。团长白云峰下达了攻城命令。全团干部战士扑向赵县城,他们穿过庄稼地,越过护城河,摸到城墙脚下,悄悄架上云梯,跳上城墙,摸进了城墙上的岗楼。睡觉的伪军发觉时,我军战士已经缴了他们的枪。同时城东北角枪声大作,喊杀连天。二连已经突进北门,守城岗楼上的伪军见势不妙,扔掉机枪,换上便衣趁黑逃跑。二连占领了北城墙继续向街里推进。与此同时,四连攻进西门,和伪军七中队相遇,双方展开激战。战士们一部分与伪军交战,一部分顺城墙攻近西北角岗楼,机枪、掷弹筒、手榴弹把城墙上的岗楼炸的东倒西歪,城墙上硝烟弥漫。战士们一个个冲了上去,岗楼里的伪军缴枪被俘。北城墙被占领。31日晨,下起了蒙蒙细雨,伪军集中了三个中队的兵力,从斜北街向北门拼命反扑过来。郭炭块的“铁军”伪军八中队,反扑打先锋 。他们多是土匪出身,光着膀子,匪里匪气,哇哇叫着向我军扑来,摆出决一死战的架势,用6挺机枪开路,向北门压过来,于是双方展开了拉锯战。天上细雨不停,我军子弹又少,因地形不利,我军形式危急。不多时,敌我双方相距只有六七十米远了。这是七十一团指挥部已搬到北门的翁圈里,白团长命令把城门关上,和敌人决一死战。二营长王长久一声大喊:“同志们,脱光膀子和敌人拼!”战士们呼啦一下把黏在身上的上衣甩掉了,勇猛向敌人反击。我军6挺机枪同时向伪军猛烈扫射,大家喊着“杀呀——!”冲了上去和敌人展开交手仗。伪军被我们打垮了,尸体和枪支扔了一街筒子,缩回到伪军联队部。
部队的枪支弹药得到补充后,在全城立即展开了进攻联队部、伪公署和造枪厂的战斗。
时近中午,雨下个不停,我军攻进东门占领了柏林禅寺。伪公署的人员也仓皇逃进伪军联队部。黄昏时,造枪厂也被攻下,全城只剩下伪军联队部的伪军,被我军重重包围起来。
云浓天黑,雨越下越大,遍地泥泞。半夜十分,郭炭块见大势已去,只得率领残兵败将,趁天黑大雨,从地洞逃走,踏着泥泞流窜出赵县。
9月1日晨,大战后的赵县城迎来了解放的黎明。
1945年9月1日,赵县城解放,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清洗被日军用血腥和硝烟污染了的赵县大地,在废墟上重建家园,发展生产,安居乐业,从而进入了参军参战,支援前线,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斗争。
此时,赵县原伪县长李树三从河南潜到石家庄建立了国民党赵县党部,李树三为特派员。还建立赵县政府办事处,李树三被委以县长职务。国民党还委以他为驻石家庄的第五纵队司令。李树三身兼三职,气焰嚣张,立即扩充武装力量招兵买马,添置枪炮弹药,准备实力,打起“中央军”的旗号,妄图反扑赵县,夺回县城,做名符其实的赵县县长。
在他收容改编的队伍中,有赵县、宁晋、柏乡等地的伪军残部及逃亡人员,驻扎在元氏车站附近及赵县康贾村一带,伺机反扑。
1946年8月,他们以国民党第三军第七师加强营、国民党河北省保安第五团机炮连的名义,共2000余人,由元氏车站出发向赵县解放区进犯。还有国民河北省保安团第一大队和该团机炮连及柏乡、赵县的保警队2000余人,由赵县康贾村出发进攻解放区。赵县县大队、区小队及各村民兵对其进行了无数次阻击,有效地拦挡了李树三的数千之众,使其减缓向解放区蚕食。为了保存有生力量,9月6日,县委、县政府及县、区武装主动撤出赵县城。
李树三队伍一进城,就在石塔村杀死了七名干部和民兵。他进驻“县衙”,实出了当“真”县长的梦想,随即对他的军政人员下达命令:一、捕杀各区村共产党员、县区村干部,重点是村干部和民兵以及斗争地主的骨干穷人,一旦抓获格杀勿论。二、捕捉抗属,逼他们把家里的人叫回来投降,照办者赦免,不听者处死。三、利用国民党特务制造遥言,恫吓或诱惑群众。四、加紧扩大武装队伍。五、迅速恢复保甲制度建立基层反动政权。七、积极筹措粮款,作为反人民的一切开销。
李树三这个决定发布后,杀、抓、烧的劫难一时笼罩赵县大地。他们先后到村捕捉了二百多名共产党员、村干部、民兵、抗属等,监押在大狱中,每天拷问逼降,酷刑用尽。钉子板、老虎凳、土布袋等,残无人道,灭绝人寰,直打得人们血肉横飞、死去活来,残忍之状,实难表述。
在李树三占领赵县城的这段恐怖日子里,最残忍的是县城“血井惨案”。
当李树三得知八路军部队正在准备进攻赵县城的情报后,自知力不能及,城不能保,就断然向部下下令:撤出县城前,务必把大狱中的二百多名共产党人斩净杀绝,寸草不留。李树三提前溜回石家庄,他的守城部下开始执行他的“杀人”命令,这帮反动家伙就对狱中的二百多名党员、干部、民兵、抗属大下毒手,在两三天的时间里从狱中绑出八十多人砍头的砍头,枪杀的枪杀,刀穿的刀穿,勒死的勒死,填满了中学的两口水井,井水全被染红,这就是骇人听闻的“血井惨案”。
当时,作家徐光耀在《赵县的血井》一文中有这样一段纪实:“……子弟兵入城后,连续发出了八眼井内装满死尸、五六十个民夫已经打捞了六七天,尚且没捞完。仅仅赵县中学旧址的两眼井里就捞出尸体40多具。“在捞出的尸体中,除去壮年外,尚有十六七岁的姑娘,中年妇女,抱在怀中的婴儿,都是倒剪二臂两足(老乡称为“四马倒窜蹄”),有的砍头,有的挖心,有的遍体刀痕,有的被绳子活活勒死,舌头还吐着,有一具女尸头发被割下来塞在嘴里,另一具女尸怀中尚抱着小孩,一个个张口瞪眼,混身涨肿……”“血井惨案”不但惨不忍睹,而且惨不忍闻。
1946年10月6日,冀中人民解放军八十团在赵县、宁晋、束鹿、晋县等县民兵的积极配合下,集中优势兵力,开始向赵县城发起反击。8日,李树三残部逃走,赵县城二次得到解放。
(来源:传奇平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