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由《光明日报》发起的“百城赋”征文始,继而“千城赋”征文联展推波助澜,引发了一场以赋会友,竞技比拼的文坛惶惶盛事。在湘北的一隅,一位被誉为平江“民俗专家”的文学老人,却因为一次意外的商业文案的约请,饱蘸浓墨,神笔过处,洋洋洒洒吟唱出他对家乡大地的讴歌和赤子情怀。《平江赋》赋文及随后投拍的艺术形象风光片《记忆平江》,不但成为平江的一张精美的对外宣传展示名片,而且在“全国第十届党教电视片观摩评比活动”中脱颖而出,荣获二等奖,是县级送评的作品中唯一获奖作品,辞赋的作者也再一次成为古城的新闻人物。
他便是壮心不已的“平江通”彭以达老先生。阳春三月,在平江县城东街一座别致的小楼里,健谈的彭老跟笔者唠起了《平江赋》及电视片写作策划的全过程。
厚积薄发的神来之笔
说来也是机缘巧合,2006年初夏,一位本地工艺厂的老板,在制作竹木刻工艺品时,老是困惑于雕刻一些诸如《岳阳楼记》、《赤壁赋》等,这些远离平江文化特色的辞赋,并不能打上地域文化的烙印,形不成工艺品的文化核心竞争力。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老板找到县政府办,要求提供一些有平江特色的精短诗文,这个颇有创意的恳请满口答应下来。
送走老板,政府办的喻子英主任左思右想,觉得能够担当写作重任的,在平江,非彭以达先生莫属。因为老彭是原平江县政协秘书长,对平江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莫不了然于胸。而且在此之前,人民日报出版社刚出版了他的两本风土人情随笔集《古罗杂俎》、《古罗丛谈》,书中集平江天文地理、文物考古、奇风异俗、逸闻趣事于一体,融政治经济、社会生活、随感杂说、人文风情于全卷,若论对平江历史现状的透彻了解,无人能出其右。
喻主任立马邀请老彭撰写,面对这个特殊的约请,彭老并没有当场应承下来,但从这一刻开始,他暗地里打起了肚皮官司:究竟用什么文体来抒写?作为春秋战国时的罗子国,古老的平江,其历史文化的底蕴是颇为深厚的。诗词篇幅短小,平江的山川形胜、丰富的素材,一韵到底绝不能说清,短短几十字更不能淋漓尽致表现出来。彭老想,是否可以试着用辞赋来写,辞赋那种宏大的规模,丰富的词汇,大肆的铺陈,淋漓尽致的描写,定然会将胸中所思所想抒发到位,发挥的空间会更为广阔。
是夜,家人已睡,彭老意兴勃发,夜不能寐。窗外是汨罗江的涛声和连云山绵绵黛岳的影子,对这片深爱着的土地那份浓烈的感情,时刻炽热地炙烤着他的大脑,这块“古老而蕴含年青、贫困而蓄积富饶的土地”,自己60多年来“古罗拾荒寻宝旅途”中的经历,如电影般地一幕幕在眼前浮现。突然,灵感倏至,彭老仰头吟哦,伏案疾书,不出一个钟头,一篇790字的《平江赋》草稿,一挥而就。
第二天,《平江经济》杂志留出最重要的版面,在扉页整版照排印刷了《平江赋》全文,内刊一发,平江城内争相传抄,一时“洛阳纸贵”。
与其说是商人催生了《平江赋》的诞生,不如说这是彭老一种早已呼之欲出的挚爱释放,是彭老厚积薄发的神来之笔。
地域文化的精彩名片
美文人共享,《平江赋》迅速在平江社会的各个层面传阅开来。网络、教室、旅游景点、普通市民,都以争诵《平江赋》为乐事。平江著名旅游景点——纯溪,在候街一号楼的正厅墙壁上,特意悬挂着木版雕屏的《平江赋》,如织的游人总是在它的面前流连着、品评着,被辞赋文字所描绘的意境所深深陶醉,争相在雕屏前摄影留念。
2007年,岳阳市委组织部、平江县委、政府决定联合投拍一部名为《记忆平江》的艺术形象风光片,由县远程教育办承办,彭以达先生任总策划。《记忆平江》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艺术形象风光片《记忆平江》,第二部分是电视散文片《平江赋》,旨在通过优美的音乐、高品质的画面和精彩的辞赋,全景式地展现平江县丰富的人文景观、旖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刻挖掘“汨水之源、将军之乡”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彰显各个时期平江人的精神风貌,做出一张对外宣传和交流的精彩名片。并准备作为“平江起义八十周年”的献礼片,隆重推出来。
这可是一个大手笔的举措呵,对于老彭,他并不是第一次拍专题片,几年前中央文献研究室和央视联合拍摄《中国有个平江县》,老彭也曾积极参与其中,担任民俗顾问,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这一次他驾轻就熟,从总体策划到脚本文案,直至分镜头落实拍摄“点”,他总是事必亲躬,精益求精。400多个镜头,每一句话对应的“点”是否妥贴,效果如何,都是绝不马虎对待的。在“出精品”的思想支配下,“坚决不使用原来用过的图片影视资料,一定要有新意”,成为制片组的不成文的原则。2007年4月开机到2008年10月完满结束,前后历时一年半,哪怕赶不上80周年庆典,也决不粗制滥造,不允许出现一点点瑕疵。
在北京,摄制组后期制作,准备请央视著名主持人任志宏为专题片配音。一个县级的专题片,央视的大腕是否会接受配音的请求呢?大家心里并没有多大把握。通过牵线,任志宏答应先看了再说。摄制组马上将《平江赋》发到他的电子邮箱,第二天,任志宏看后,被辞赋韵律、文辞之美吸引,非常爽快地应承下来,两次到录音棚中,用他那穿透力特强、富于磁性的宏厚男中音,深情饱满地将《平江赋》的美学品格,发挥到了极致程度。
作品制作成型后,参加了中央组织部“全国第十届党教电视片观摩评比大赛”。在送评的300多件作品中,经过专家评选,荣获二等奖,是获奖作品中唯一由县级远教中心制作的精品力作。
继文本《平江赋》风靡全县后,专题片又掀起一个不小的波澜。很多单位在组织各类学习前先要组织收看此片,在外游子更是争相求购收藏;走出山门的父母官们,总是怀揣着10分钟的《记忆平江》电视光碟,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积极推广平江。
赤子情怀的万千感慨
说来有趣,平江历史上同题撰写过《平江赋》的,是两个姓彭的族人,清朝的彭昌凤和当代的彭以达。前者所撰808字,写意山川形胜,关注社会以求善,关注自然以求美,但受历史环境的局限,未必有大开大阖的磅礴气势;后者巧用比、兴,文辞华美,韵律回环,雕缋满眼、错彩镂金;更值得一提的是,她得汉赋精髓,立意高远,在一个琳琅满目五色斑斓的形象系列中,强有力地表现了人对物质世界和自然对象的征服主题,展示了可歌可泣的时代精神。
谈起《平江赋》的创作,彭老神采奕奕、滔滔不绝。他说,平江地理、人文主题之宏大,岂止是几百字能涵盖和浓缩得了,为此他还特意为《平江赋》写下了近4000字的注释。阅读过此文的平江人说:平日看平江,只粗略知道近代历史,不知古代还有如此显赫、悠久的历史内蕴。
受文体的局限,不可能将平江历史上重大的事件和重要的人物,都一一枚举。纵览全篇,选取事件,用典不生癖。如“天岳之南设州,始有南梁、岳阳之名”说明岳阳、平江地名是因为天岳山而来的来由。同样是天岳山,“天岳关前守土气壮山河”,尽管同一篇赋中两次提到天岳,但事关抵御民族外侮的抗日战争中的著名战役,重复渲染歌颂,才能彰显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如今在天岳关山口,还树立着一块镂刻有蒋介石亲笔题写的“气壮山河”石碑,是为平江的风景名胜。
全篇叙事体现了老彭二十几年来对平江的研究和积累,选取材料从古溯源,兼顾近、现代。在《平江赋》的后阙,他将平江的“新八景”用优美的语言铺陈开来:天岳极顶、纯溪幽谷、石牛险寨、盘石佳境、东山晨钟、西城暮鼓、左徒留韵、诗圣遗阡,展示了平江新的面貌和旅游资源,盘桓在他刻意构建的优美意境中,怎不令人对平江这片红色热土心向往之,怎不牵动几多游子的赤子情怀呵。为了生态兴县、旅游开发,老彭真可谓煞费苦心,用心良苦。结尾照应全篇,一气呵成,文中节奏、韵律,和谐、唯美,是“千城赋”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力作。
文章来源:岳阳晚报
文章来源:岳阳晚报
文章作者:喻奇驹
《平江赋》
古为罗子,今之平江,处湖湘之边陲,傍鄂赣而接壤。巍巍天岳雄踞于北,莽莽连云蜿蜒其南。群山环抱,峰峦翠列;流泉飞瀑,四时不竭。山野沃土,堪称物华天宝;自然造化,誉为福地洞天。秦时罗县属地,汉置汉昌郡县。因位天岳之南设州,始有南梁岳阳其名,为悼屈平忠魂依水,方有后唐平江之称。
滔滔汨江,源出群山涓细;一江碧水,承载万古沧桑。屈左徒行呤泽畔,怀沙自沉而作千古;杜少陵流寓湖湘,扁舟北返而长留平江。葛红炼丹岩穴,旌阳斩蛟龙潭、鲁肃屯兵营垒、关羽驻足羽濑;唐时六侍郎归隐,宋有九君子列祀。始有详载可考,遗迹历历在目。
物能尽用,民因而富;民能自奋,地因而灵。县境居民,生息于斯,耕锄于云端,往来于急流。民重教化,礼尚古风。艰苦危厄,磨砺坚忍不拔之志;西流逆水,养育耿介之士。耕读传家,致历来文风鼎蔚;忧国忧民,累世不乏报国精英。仁人志士,灿若繁星。逸民诗人胡天游,有元代李白杜甫之誉,著名作家向恺然,有武侠小说鼻祖之称。征西猛将余虎恩,文武全才李元度,皆赫赫先贤。古人谓:“湘岳之士无出平之右”,今人言“蓝墨水上游是汨罗江”,均非谀词,诚不虚妄。
近世以来,风云相随,革命潮流,水拍激浪。平江儿女,齐心奋起。武昌起义,率先响应;北伐战争,工农先锋;秋收暴动,主力之众;三月扑城,怒涛汹涌;彭黄举事,威震湘东;八年抗日,报国情浓;天岳关前守士,气壮山河;挺进敌后杀贼,势盖五岳。与时俱进,尽显英雄本色;前赴后继,造就一代英豪。开国将领,名列五十有四。民国将军,数为八十八人。伟绩举世瞩目,将军县名远扬。
山水有幸逢盛世,草木之春发新枝。改革开放,勃勃生机;城乡发展,一日千里。走出去兮,天南地北弄潮;引进来兮,四海商贾安家。生态兴县,长保秀美山川;文明新风,构建和谐家园。资源利用,大兴绿色产业,旅游开发,吸引八方宾朋。寻访将军故里,瞻仰革命史迹;领略原始生态,体验醇厚民风。登天岳极顶,览吴楚景色;探连云幽谷,观鬼斧神工。石牛险寨,展示丹霞之奇;盘石佳境,极尽碧水之灵。听东山晨钟,西城暮鼓,脱尘世浊俗,品仙道清幽;访左徒留韵,诗圣遗仟,温千年历史,仰圣哲高风。身临其境,乐以悠悠。
科技强县,蓄势待发;百万赤子,志存高远。待来日,当令世人刮目相看,众皆称谓“中国有个平江县”。
文章来源:中华辞赋网
作者:彭以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