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政策法规

深圳康复辅具产业将迎井喷式发展

更新时间:2017-5-22  字体显示:
 
   世界物理大师史蒂芬·霍金是罹患运动神经元疾病的身障人士,多年来,他依靠沟通、移动辅具的协助,应付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在深圳,有不少人也期待着能有这样一套辅具,深圳的康复辅具产业或将获得井喷。
 
   残疾人辅助器具(以下简称“辅具”),是指用于预防、代偿、监测、缓解或抵消损伤、活动受限和参与限制的产品(包括器具、设备、仪器、技术和软件)。简言之,辅具就是能帮助残疾人克服功能障碍的产品,助听器、眼镜等日常所见的产品,也是辅具。
 
   近期,《国务院关于加快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提出,到2020年,康复辅助器具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高效转化,创新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创新驱动形成产业发展优势,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
 
   国家对辅具产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和目标,在残疾人辅具服务上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的深圳,如何推动产业的发展?近日,业界的研究者、从业者和专家一起共同探讨深圳辅具产业的发展之道。
 
辅具改变残疾人生活
深圳率先实现辅具适配个性化
辅具对残障人士意味着什么?
 
   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顾问朱图陵说起深圳一位髓侧索硬化症患者(即俗称的“渐冻人”)的故事。该患者全身肌肉萎缩,四肢瘫痪,头抬不起,话说不清。2011年,深圳市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介入,经过和其家人的交流获悉,她最需要解决的是沟通障碍。为此,辅具资源中心通过详细了解,知道她的眼眉处还有主动控制能力,为她适配了电脑辅具,可以让患者用眉毛上下移动来自如操作鼠标。当可以与远在海外的女儿以视频和文字沟通时,患者激动地用电脑打下了一段文字,这是沉寂了十多年后,沟通功能的再次被唤醒。
 
   “这就是辅具的作用,用其来构建无障碍的环境。”朱图陵说,在国外,因为辅具的使用,不少残疾人能够无障碍地走向社会和更多的工作岗位,成为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使用辅具的终极目标就是让残疾人融入社会、有尊严地生活。”
 
   正是辅具的重要性,深圳这几年在辅具适配方面一直在朝着“需要什么给什么”的道路上前进。深圳市辅助器具技术指导组专家范佳进说,2010年5月,深圳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政府规范性文件《深圳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管理办法》。该办法的贯彻实施,实现了残疾人辅具服务工作由普及型辅具配送向个性化辅具适配转变;服务方式由项目式向制度化转变;辅具服务的模式由大规模的统一配送向个案服务转变,实施社会化、专业化的辅具服务,逐步向完全的公共服务过渡。目前,在深圳,残疾人辅助器具已经实现了大部分的个性化适配。户籍残疾人只要向所在街道残联提出辅助器具申请,各区残联就会组织专业人员对其需求和适配进行评估,给出配置意见,可在辅具目录内免费适配。
 
辅具需求有待进一步挖掘
肢体、视力、听力需求率超70%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意见》,到2020年,康复辅具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深圳也有意在产业规模上突破500亿元。
 
   “深圳在辅具服务方面全国领先,但是要达到产业规模化发展,还有一些环节需要打通,首当其冲的就是加强需求识别。”范佳进提供了一张辅具和辅助技术服务资源分布图,其中,“辅具需求”为适配评估和辅具配置、科研、生产的基础。
 
深圳对辅具的需求状况如何?
 
   范佳进出示了深圳市辅助器具需求评估情况表。据悉,不同残疾类别的残疾人,对于辅具的需求率不同,肢体、视力、听力残疾人对辅具需求最大,需求皆超过70%,其中每一类残疾人其残疾程度与辅具的需求又各有差异。“由于助听器验配技术的普及,使得听障者对助听器需求与使用达70%以上。”
 
   需求率的高低影响市场规模的发展,需求率受辅具需求认知影响。范佳进提到,我国的辅具使用到目前为止还处在发展阶段,很多残障者不知道辅具能帮助他们。一方面在为残障者服务的医疗、教育、就业及残疾人工作者中,除对常用的轮椅、拐杖、假肢、助听器、盲杖等常规辅具有认知外,对一些沟通辅具、电脑辅具、个人医疗辅具及环境改善之辅具等都认知较少,使得需要这些辅具的残障者得不到相应的服务。另一方面,辅具人员虽认识辅具,但不清楚哪个分解动作障碍下需要何种辅具。即使到今天,能应用的辅具种类占国际标准十一主类725种类中的品种仅不到1/3。此外,在辅具需求适配评估方面也较为薄弱。
 
   “只有充分挖掘发现残疾人对辅具的需求,辅具研发和生产才能真正解决所需。”范佳进提出对策,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使更多的人(包括残障者及其家属、医疗人员等)了解辅具,同时,专业的需求调查和评估技术也必不可少。
 
   据媒体报道,现阶段,我国康复辅具的市场规模约为1600亿元。调查发现,除了深圳市残联为残疾人配置辅具,市场上几乎没有专业售卖辅具的场所,辅具只是作为药店的一项普通业务,所售产品也是最普通的低技术产品。
 
辅具未来更具个性化
深圳相关研究正在路上
 
   林文超是一位小儿麻痹症患者,行动虽不方便,但他还是名马拉松跑者。目前,普通的轮椅没有办法满足他的需求,他希望轮椅和拐杖可以达到一体化,轮椅的车轮胎更坚固,维修更方便。
 
   肢体残障人士小英多年来都使用手部义肢,但这个多年前配置的义肢对小英来说只是一个“摆设”,她希望能拥有一个功能性的义肢,可以进行简单的动作。
 
   在需求识别和评估之后,进入辅具配置环节,范佳进说:“需求提出来了,辅具的研发就要跟上,未来的康复辅具将会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化。”
 
   目前,深圳已有研发机构正在研发智能化的辅具。在南山区的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内,一群工程师正在研究操作智能化手掌。这一智能化手掌是利用3D打印技术获得,它能利用机电原理进行摆动、抓取等动作,具有功能性,不再只是“摆设”。先进院另一个智能仿生团队正在研制下肢助行外骨骼机器人,这种机器人可以穿戴在人体上,通过膝盖和髋关节位置的驱动系统带动人体腿部运动,实现行走。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所所长李光林说,目前,除了智能手掌,他们还在研究人工视网膜、听力测试和吞咽测试。李光林以智能手掌为例,在欧美国家,同种功能的手掌售价在20万元人民币以上,但通过3D打印,目前,他们研发出来的智能手掌只要2万元即可。“这说明只有充分发展了高端技术,才能降低智能化辅具的成本。”
 
   据悉,深圳计划通过资助优势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创建或联合创建各类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及其他研发平台,深圳希望能建成两家及以上较高水平的康复辅具研发创新载体。在搭建平台的同时,深圳或会对符合科技创新政策的康复辅具研发活动和项目,按规定给予资助,依托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实施专项资助计划,重点扶持残疾预防、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康复及护理机器人、仿生设备、3D打印技术、康复训练设备、数字化平台等领域的研发创新。
 
辅具行业难获商业支持
业界希望获得更多扶持
 
   辅具产品研发出来了,还得有生产厂家生产。不过,据了解,很多企业不太愿意涉足辅具产业。
 
   深圳寿百瑞公司研发生产了一种针对失能老人护理的自动翻身床,这一辅具产品解放了照顾瘫痪者的家人,也让失能者活得更有尊严。其创始人乔宏告诉记者,现在研发生产自动翻身床几乎没有竞争者,“因为没有人愿意进来做这个行业。”辅具企业几乎无法获得任何商业上的支持,因为辅具服务对象较为小众,回报也慢,不符合一般商业发展的需求,企业期盼能获得来自政府的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
 
   “残疾人的产品品种多,数量少,复杂性高,服务的适配性强,个性化程度高,如果没有任何支持,辅具企业肯定不赚钱,他开个模具卖不到几万件,只卖了一两千件,模具的钱都挣不回来。”范佳进说。
 
   李光林表示,辅具行业要真的产业化,产业规模要达到数百亿元,一定要整个链条都打通。在企业扶持方面,康复辅具行业和其他行业不一样,个性化和复杂性都很强,这就造成了辅具成本高,一定程度限制了辅具行业的发展,不少企业对此兴趣不高。如果国家能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将会吸引更多企业进入该行业。此外,在购买支付方面,目前,从全球范围看,康复辅具行业仍带有国家福利性质,在中国,大部分的残障人士收入不高,购买能力不强。所以,政府将康复辅具纳入医保范围,就解决了残疾人购买康复辅具的支付问题。除了资金,李光林和乔宏都提到,目前康复辅具行业缺乏相关的行业标准,这很容易造成准入门槛的混乱。
 
   据了解,深圳着手制定对康复辅具企业的扶持和发展优势企业的相关政策。据悉,深圳希望重点培育发展5家及以上研发、制造和服务重点企业;支持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发展,给予企业“专精特新”支出成本资助。对符合条件的康复辅具企业品牌培育项目提供资金资助;推进康复辅具产品设计、工艺、设备、材料、检测、软件等关键环节的知识产权布局,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知识产权直通车企业名单。在行业标准方面,深圳也有望支持各类康复辅具产品、管理、服务标准制订、修订,按照不同类型标准给予资助;建立标准分类实施和监督机制,开展康复辅具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及监督制度试点。同时,建成以优势企业为主的康复辅具产业联盟,发挥其在专利发展、行业自律、标准制定、数据统计、信息披露、交流合作以及反不正当竞争中的作用。
 
   李光林说,当这一链条上的环节都打通,他预计这几年内,深圳的康复辅具产业发展将出现井喷。乔宏对该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也很有信心。
 
   深圳市残联理事长侯伊莎表示,康复辅具产业的发展将会让社会看到,残疾人事业并不仅仅是让社会献爱心,它蕴含着巨大的价值等待挖掘。
相关链接
收藏打印关闭